博物館陳列與展示的區別,今天博物館陳列設計公司告訴您!
1
傳統陳列的定義
在國內傳統博物館工作中,通常使用“陳列”一詞來包含“展示”的概念,對兩者沒有區分。
王宏鈞在《中國博物館學基礎》中,定義陳列為:“在一定空間內,以文物、標本為基礎,配合適當輔助展品,按一定主題、序列和藝術形式組合成的,進行直觀教育和傳播信息的展品群體。”(博物館陳列設計公司)
姜濤、俄軍編著的《博物館學概論》中,對陳列的定義與《中國博物館學基礎》一致,但加以補充,提出:“長期展出、比較穩定的,稱之為陳列;短期、經常更換的,稱之為展覽”,認為展覽屬于陳列。
《中國大百科全書·文物博物館》卷定義陳列為:“以文物、標本和輔助陳列品的科學組合,展示社會、自然歷史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和規律或某一學科的知識,供群眾觀鑒的科學、藝術和技術的綜合體。”
通過三個在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定義,可以發現他們的共同點是,都確定了展示應以文物、標本等展品為基礎,有明確的主題,并能發揮社會教育的職能。
《中國博物館學基礎》和《中國大百科全書·文物博物館》雖然未對陳列和展示做明確的區分,但在其陳列的定義中,已隱含有“概念呈現”的意涵,實則包含了一定程度的“展示”概念。《博物館學概論》提到了兩者的分別,但筆者認為以時間長短來區分陳列和展示或有待商榷。
2
展示的分類
Burcaw根據展示涉及的面向,將展示做了三個方面的基本區分。
1根據展示的作用和目的
可以分為:
(1)美學性或娛樂性展示。從觀眾的角度出發,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;
(2)事實性展示。用以傳遞具體內容和信息;
(3)概念性展示。[6]用以呈現脈絡和觀念。
2根據展示內容的組織形式
可分為:
(1)系統型展示是指根據展品的類別,分門別類的整合,比如將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器陳列在同一個展廳,就是系統型的展示。
(2)生態型展示是通過還原展品對應時期的環境背景,烘托出展示主題。比如,將烹煮類的青銅器陳列在烹煮的環境中,或者將用于祭祀的青銅器陳列在復原的祭祀場所,輔以參與祭祀的人物、流程、其他器皿等。
上述描述就屬于系統性和生態型在歷史類型展示中的呈現方式,這兩類展示形式還可以根據藝術、歷史和科學三種內容做針對性的呈現。
3在展示的規劃過程方面
可以區分為:
①未經組織的開放式存儲。意指將藏品未經挑選即進行陳列展示,藏品與展品無區分;
②具有一定邏輯性組織的開放性存儲。具有一定邏輯性組織的開放性存儲,通常以捐贈者、地域、年代為標準進行分類后展出;
③物件法。已開始將教育作為展示的目的,在挑選展品的基礎上,加以研究,配有文字說明牌和照明設備;
④觀念法。開始對展品故事的呈現、呈現的手段、輔助工作的設計等進一步的研究;
⑤綜合法。則是對物件和觀念并重,既考量篩選物件的標準,又關注究竟展示的目的為何。(博物館陳列設計公司)